顺德乐从良村、勒流黄连各获百万奖励资金
2月1日,市委农办召开会议通报2020年第四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结果,全市共有10个村(社区)分别获得市财政100万元奖励资金。顺德乐从镇良村村、勒流街道黄连社区榜上有名。
昨日,记者先后走进良村村和黄连社区,发现顺德乡村之美。
经过整治,乐从镇良村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西龙大街干净整洁,居民屋边的花基里鲜花盛开。
一进入良村村就能看到改造提升过的良村公园,孩童们正在公园游乐场里嬉戏,长者们坐在公园长凳上晒着太阳拉家常。公园对面是依河而建的龙舟基地,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转入良村西龙大街道路干净整洁,一边是古朴的民居,每家每户门前的花基、花盆排列井然有序,鲜花盛开,一边是沿河的石凳和一块块闲置地改成的小菜园。村民屋边的闲置地也改成了小菜园,瓜菜成畦。穿行在这样的村庄,不禁让人想起“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经过整治提升,乐从镇良村村“四小园”随处可见。村民正在屋边的小菜园劳作。
良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劳丽珊介绍,良村村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坚持和运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发动党员群众同心聚力开展“门前三包”工作,全面对村路巷道、住宅区房前屋后、闲置地、市场、公园及工业区等外环境进行清理整治,闲置地改造成“四小园”,还划分了专门的建筑物料堆放点。
劳丽珊表示,拿到市财政的百万奖励资金对村里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有很大帮助,一定专款专用,进一步完善“四小园”,让良村村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离开良村,记者前往黄连社区。街头巷尾的闲置地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陆续变成了一个个小公园。由闲置地改造而成的黄连工业遗址公园更是绿树成荫,绿水环绕。居民出门就是公园,生活环境十分惬意。黄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萧国松介绍,黄连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形成了6个专项组,分成12个片区,对人居环境改造进行网格化细化管理,一手解决环境旧患,一手美化村居环境,让村民人人都可享受到环境分红,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
萧国松表示,社区的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不少是村民自发组织筹钱改造的。如大中地休闲片区、豫章巷项目,甚至有热心居民捐资10万元。经过改造的巷子专门设立牌坊,每户门前有统一的木花架,古色古香,成为乡村游的热门“打卡点”之一。
萧国松表示,要把奖励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将重点用于涌口龙源公园项目,还计划用于“四小园”建设当中,社区也将投入50~60万元用于龙源公园项目建设,与政府奖励达到2:1的比例,进一步提升社区人居环境。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
上千年的沧海桑田,曾经的辉煌和传奇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博物馆正是那扇穿越之窗,重启佛山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照亮城市文明演进的历史印记。
佛山市博物馆新馆、祖庙博物馆、粤剧文化园、飞鸿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佛山在2017年底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以后,已有或在建博物馆、美术馆增至238家。经过三年的努力,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实现品质更新和集聚发展,更以诸多新举措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公众社会。
场馆百花争艳 无惧疫情逆流而上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外国银行的进入及国内银行业的兴起,中国的纸币发行步入了鼎盛时期。”自2020年12月11日起,有南海版“百家讲坛”之称的“听鸿夜话”第二季在广东大观博物馆重启,馆长丁方忠担任前四期讲座的主讲,他以“中国纸币上的故事”为主题,按照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间顺序,为市民捋清货币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各时期纸币重要纪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所一度暂停对外开放,落实防疫举措,实现无一人感染、无一方失守。复工复产后,各馆按指引有序恢复开放,注重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展服务空间。在年度扶持资金、“文旅e贷”融资产品等支持下,实现全市无一家非国有博物馆或美术馆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而倒闭。
同时,各大文博场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等功能也没有停下,提质提量的工作更是取得实效。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45家(已有116家、在建29家),美术馆(艺术馆)93家(已有91家、在建2家),总数共238家,还有101家村史馆。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荣升国家二级博物馆,三水区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同时,全国一级文物最多的非国有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立下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总目标,以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建设的佛山市博物馆新馆有望在今年内开放试运营。
编制建设规划 引领城市品质形态提升
走在佛山,这些藏身在佛山闹市、街头、工业园区、乡村等不同场景的文博场所,总会让市民游客处处遇惊喜。例如,活化后的容桂水利会办公大楼,成为顺德工业发展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实体经济辉煌历程;曾经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被改造成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及顺德中心沟围垦工程历史展示馆等,打造博物馆群集聚区……一个个融入城市肌理的古迹活化利用案例,令博物馆化身为岭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场所。
“我们正在编制国内首个‘事业+空间’博物馆之城规划,牵引城市格局重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联合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编制《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分片布点博物馆、美术馆,完善“两核、两轴、一带、多群”总布局,提出博物馆建设与活化特色路径,将佛山博物馆之城打造成“岭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城”“佛山制造的创新博览城”“乡村振兴的全域体验城”。
同时,与名校、名馆、名企合作共建文博场馆的重点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不是一个馆,而是100个馆,完成这个系列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就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到南海了。”2020年8月18日,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签约现场会在南海举行,馆主樊建川说,“博物馆+”的新业态愿景将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结构布局相融合,提升市场活力和城市品牌形象。
除了引入建川文博团队,我市还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在南海听音湖片区共建广府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佛山分馆),在梁园片区建设“一馆三中心”(岭南民艺馆,民艺研究中心、创作实践中心、创意孵化中心),成功推动与市内重点名企合作共建文博场馆,美的集团广东和美术馆、东鹏集团明善陶瓷博物馆、深圳良子集团天意茛园香云纱博物馆、宏宇集团弘汉陶瓷博物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启用。
文博连接世界 讲好佛山故事
博物馆既是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一种展示,也是促进跨区域交流对话的城市客厅。
2020年10月,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安德列·科尔代罗带着他的藏品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举办“此情瓷情——葡萄牙陶瓷展”。“在中国最优质陶瓷的产地佛山展出葡萄牙陶瓷产品是一次挑战。”安德列表示,40件藏品皆是以中国瓷器为灵感打造的葡萄牙陶瓷作品,不仅体现了中葡两国陶瓷工艺的共性,还有两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观。
以博物馆为载体,用佛山传统文化对话世界,葡萄牙陶瓷展并不是个例。扫码进入“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醒狮、咏春拳、香云纱、石湾陶塑等29个佛山特色非遗项目一一跃入眼帘,还配上中法双语注释。这个自2020年11月开展、持续到本月底结束的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南海区的广东书法园展厅实景布展基础上,由佛山市智城西洋艺术馆团队提供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用“科技+非遗”,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间,同名线下展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向摩洛哥人民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为佛山做法点赞。她认为,非遗数字展成功应用AR科技手段,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做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性操作范本。
创新文旅融合 解锁文博旅游打卡地
2020年12月8日,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彰显佛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国际形象。相关部门随即围绕桑园围灌溉工程编制一系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例如,抢救性保护和修复损毁工程遗产,筹备建设桑园围博物馆等项目,大力发展文物+旅游、博物馆+旅游。
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要相融合,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一起来。2020年5月、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接连公布了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佛山南风古灶游径、佛山老城武术文化游径、佛山桑园围历史文化游径、佛山粤中抗战历史文化游径等入选。随着组团游重启,各大旅行社以首批文化遗产游径及周边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策划打造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可以深入了解佛山历史文化,触摸千年文脉。
“我特别喜欢到名胜古迹游览,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2020年暑假,来自广西柳州的游客罗宾带着四岁半的儿子参团来佛山旅游,欣赏了不少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对融入了佛山文化遗产的22条研学线路特别感兴趣,“以后还要带孩子来佛山深度体验。”
三年来,佛山厚植文物旅游资源优势,顺利实施东华里古建筑群1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兆祥黄公祠等1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任围等5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程,推进贞女桥等12个文物点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全市7家博物馆、4个文物点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景区,以博物馆及古建筑活化点亮市内多条旅游线路,松塘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旅游村,长岐等3条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
走到青少年身边 创新性建校园博物馆
博物馆是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不同年龄层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能在博物馆中找到自我归属和文化认同。三年来,全市博物馆、美术馆年均举办展览约260场次、社教活动约1100场次。如今,佛山的大小博物馆不仅成为市民、游客充分感受佛山文化的场所,更成为广大青少年向往的课外课堂。
跟着佛山剪纸传承人剪出大千世界,与粤剧名伶学一曲感受家乡味道的唱段,参加非遗体验课在反复捶打中感受金箔锻造的匠心技艺……由佛山市博物馆、市非遗中心主办的“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动,让博物馆走进生活、走向孩童。
佛山还创新性在佛山二中、东鄱小学两所中小学内建成校园博物馆,成功推动博物馆主动走近学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知隐博物馆、知行古灯博物馆内,学生分别可以欣赏到2万多件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典型陶瓷标本,以及国内外不同时期的特色灯具,漫步其中,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演变一览无遗。
“博物馆开在学校,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近它们,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发挥到最大,还能使文物‘活’起来。”禅城区博物馆副馆长杨咏滔说,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增强学生对古老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审美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未来观众,并与其产生更好的互动,这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2020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佛山市教育局正编制相关执行方案,博物馆进校园教学活动、博物馆亲子体验之旅、馆校共建校园博物馆、编写博物馆校本课程等一系列举措有望在今年内实施,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创新出彩。
2月4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的通知》,2021年委托省命题地市的初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6日至28日。
非委托省命题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相关市自行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统一考试具体考试时间,由各地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提醒,各地加强有关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做好学生考试和升学的指导,为考生创造安全的考试环境,全力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安全平稳顺利举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