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开幕 探源蒙学故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我国现存影响最深远的“蒙学之冠”,在一代又一代童声的诵读声中,《三字经》已走过700余年的历史。11月1日上午,位于潭洲水道大堤东北侧的三字经文化公园内,诵读《三字经》的童声再度响起,有粤语、普通话、英语,还有手语。此时,通过粤港澳三地直播连线的形式,数百名学生的琅琅书声跨越山与海的地理阻隔汇聚在一起,唱响“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的开幕“第一音”。
启蒙礼、岭南理学堂及研学游线路发布、启蒙教育展、《三字经》流行原创歌曲……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顺德区陈村镇政府主办的2020第二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上,《三字经》作为陈村的核心文化IP,以传统礼仪、流行原创歌曲、卡通形象、文创产品、研学体验游等方式,焕发出新的文化生命力。本次文化周以“探源蒙学故里·打造湾区文化盛宴”为主题,围绕“《三字经》为何会出自陈村”这一命题,邀请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在“岭南理学堂”同台讲学论道,梳理岭南理学与蒙学的关系,共寻传承与创新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
●从蒙学到理学
追根溯源深挖文化内涵
“先祖生于书香之家,通晓经史,工于文词,以博学多闻著称乡里,名垂岭南后设帐授徒,精心撰写《三字经》,发于登洲,享誉神州。……”11月1日,在文化周开幕仪式的启蒙礼上,登洲村民区传创以区氏26世孙的身份,现场宣读这份《乡村史志》。这份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记载也寄托着登洲村民对区适子、《三字经》 的一份特殊乡愁。区传创表示,希望通过诵读《三字经》、举行传统“启蒙礼”仪式等活动,将这种蕴含蒙学文化的乡愁代代相传。
理学传入岭南,自宋代开始。周敦颐、罗从彦、朱熹等理学大家,都曾到过岭南,其粤籍门生及粤人从游者众,在岭南大地上撒播下理学思想的种子。其间,更有朱熹后人在陈村仙涌村聚居,把理学思想带到陈村。顺德传统文化研究学者李健明表示,顺德区氏素有理学传统,区册、区宏兄弟师从“开理学风气之先”的韩愈,区适子的族叔区仕衡撰写《理学简言》,对区适子影响颇深。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名讲师钱文忠表示,在区适子的家乡讨论《三字经》及其相关的话题,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尤其是第一次听到用粤语诵读《三字经》,有一种“回到祖先先民初心的情境中”的感觉。“弘扬《三字经》文化,或者说弘扬岭南理学,应该是顺德和陈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钱文忠对于顺德陈村近年来在传承和弘扬《三字经》文化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在开幕式上,了解到身处海外的陈村籍侨领在华侨社区,也是在用《三字经》构建起下一代华人跟故土的这种文化的联系,这个就已经做得非常好。”
现场学生用普通话、粤语、英语、手语诵读《三字经》。
11月1日,在三字经文化展览馆内,钱文忠与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以“《三字经》 与岭南理学的当代价值探讨”为题,开启“岭南理学堂”首期学者讲座。温春来表示,对于《三字经》的传承,不应该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赋予它新的内涵、新的元素,这样才能够源远流长。
●打造“岭南理学堂”
以新模式传承弘扬岭南文化
近年来,佛山掀起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热潮,顺德更吹响新一轮文化高质量发展号角。其中,传承好、发扬好《三字经》文化、朱子理学文化也被纳入顺德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名单之中。在文化周的开幕式上,陈村发布“岭南理学堂”的最新建设方案。
“岭南理学堂”选址区适子故里登洲附近的陈村镇仙涌村,该村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次,“岭南理学堂”选址仙涌人民会场旧址(1958年建成),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建筑物原始面貌,并通过“轻改造”赋予这座历史建筑新的时代使命。
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林仲豪认为,目前粤港澳地区还没有专门研究、传承和展示传播理学的载体,陈村“岭南理学堂”的打造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岭南理学堂”既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一方面,模拟岭南理学的情景空间,展示岭南理学的起源、传播、传承;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名家讲座,以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发扬理学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岭南理学文化传播的新标杆、特色党建示范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的宣传平台、乡村文化生活的展示窗口”,这是陈村对“岭南理学堂”的发展新定位。陈村镇党委委员谭娟表示,陈村创建“岭南理学堂”,以党建+理学+乡村振兴的模式,旨在探索弘扬岭南文化的新时代新路径,推动陈村乡村振兴新发展。“岭南理学堂”建成后,将与朱氏始祖祠、紫阳学校、年桔文化馆等陈村文化地标,整合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区,形成文旅线路、研学线路。
●塑造湾区文化IP
探索文旅产业化新路径
小小的身子撑起一个圆滚滚的脑袋,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两片绿叶当头发,身下的小手不停变化动作。这只“陈村萌桔”被制作成了系列表情公仔、文化帆布袋、便携茶叶饮品、冰箱贴、帽子等文创产品。在文化周的启蒙教育展上,这些融合《三字经》、陈村年桔等文化元素的创新产品,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陈村萌桔”憨态可掬形象的背后,是近年来陈村探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陈村深挖岭南水乡、千年花乡文化底蕴,传承创新花卉文化、《三字经》 文化、黎简文化、朱熹文化等。特别是,如何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湾区文化品牌,陈村也在积极实践探索。
2019年,通过举办首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陈村把握《三字经》发源地这一核心人文优势资源,以《三字经》文化品牌链接本土特色历史底蕴、特色文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新名片。此次,在陈村举办的第二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以“探源蒙学故里·打造湾区文化盛宴”为主题,将塑造湾区文化IP 作为“久久为功”坚定打造的发展目标。
陈村镇党委书记黄志捷表示,按照“一年点燃热度、两年初成规模、三年拿出拳头产品”的思路,持续举办《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将《三字经》打造成大湾区最具价值的文化IP之一;从《三字经》延伸至岭南理学传播,打造岭南理学堂,探索文旅产业化路径,扩大规模和影响力,让陈村文化宝藏焕发新的光彩。
“这里山清水秀,也很安静,希望你能住得高兴。”轻挖一处土坑、倒入爱妻骨灰、栽下一棵罗汉松,撒下数瓣菊花……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一角,91岁的李伟文躬身细语,说完自己心中最后一番衷肠,神情平静淡然。
10月31日,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我市第十七次“骨灰植树,回归自然”公益活动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举行,全市共有137份骨灰参与。据统计,该活动自2005年发起以来,得到了不少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全市累计参加植树的骨灰超1.24万份。
青山绿水相伴 逝者永在心中
当天上午8时许,超过百名市民来到佛山市殡仪馆,共同乘车前往高明更合,大家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托着骨灰,言语间没有伤心和难过,更多的是从容和坦然。
“她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够回归自然,这次也是来完成她最后的遗愿。”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李伟文表示理解和期待。
李伟文直言,和妻子一同从事医务工作数十年,早已见惯生死,“死亡并不代表结束,她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来到长青林后,看到过往参与骨灰植树活动种下的罗汉松已青葱一片,周边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李伟文心中欣喜,表示此处风景优美,妻子如若知道能定居在此,必然感到满意。
“老爸,这里环境很好,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忙碌的人群中,市民庞女士和家人不慌不忙地将4棵罗汉松种下,泥土下长眠的除了她的父亲,还有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四口。
提起逝世的父亲,庞女士潸然泪下。“爸爸曾说过百年后希望回归自然,但我始终舍不得,所以此前一直将他骨灰存放在殡仪馆。”庞女士表示,这些年来她始终很纠结,得知长青林风景优美且能够进行骨灰树葬后,最终决定报名参与。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自2005年起,我市便在每年清明节当月第三周的周末统一开展骨灰植树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骨灰树葬。
活动现场,撒下骨灰、栽下罗汉松,逝者自此与绿水青山作伴。/佛山日报记者唐格桢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骨灰植树活动时间有所推迟,但市民参与热情依然高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黄伟锋介绍,目前全市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超1.24万份,文明祭祀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祭祀方式多样 践行文明新风
随着近年来市民政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越来越多市民对传统习俗的认知正不断改变、进步。除了骨灰植树,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也逐渐被公众接受。
今年清明期间,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市宣布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为弥补市民不能现场祭扫的追思之情,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纷纷组织开展鲜花代祭和网络祭祀活动,代替市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时值清明,在此公祭,传承孝道,倡导殡改……”清明当天上午10时30分,在市殡仪馆内,10名工作人员伴随着款款深情的祭词,神情肃穆而庄重的向馆内骨灰楼敬献花篮和花束。
当天通过网络直播在手机屏幕上看到此番情景,市民陆桂芬表示:“多谢你们,代替我们向先祖寄托哀思,真的很贴心。”
家住南海的何女士也在通过网上“时光纪念馆”为亲人创建纪念空间后,对这一新型绿色、低碳、文明的祭祀新方式感到认可。
“现在祭祀的烟火气越来越少,文明祭祀正走进每一个人的心坎里。”市殡仪馆副馆长莫奕嵩表示,以前清明期间的烟火气常呛得让人流眼泪,但近年来情况逐渐好转,瓜果、鲜花开始陆续取代香烛、纸钱,祭祀变得愈发“清明”。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清明当天,我市便有43家殡葬服务机构累计代献花篮(圈)750个、鲜花39万支。据统计,整个清明期间,我市通过“粤省事”“云祭扫”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14.5万人,各区自建网络祭扫平台访问量超过129万人次。
深化殡葬改革 享受实惠服务
上述成效,是我市殡葬改革下的一道缩影。随着殡改的持续深入,我市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优化。
黄伟锋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节地安葬公共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全市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含殡仪馆骨灰楼)、骨灰树葬设施(花葬、草坪葬等)的区级行政区域覆盖率达100%。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市内不少殡葬服务机构也开始改革。其中,市殡仪馆此前投入数百万元,对馆内7台火化炉进行节能改造和升级,极大降低殡葬业务对于环境的污染。
南海区殡仪馆早在2017年便实现了火化设备从使用柴油改为天然气,成为了广东省第一家使用天然气进行遗体火化的殡仪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家殡仪馆达到省级标准以上水平。
除了硬件的提升,殡葬改革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的殡葬服务。为此,近年来市民政局主动调整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标准和扩大免除对象范围,不仅于2013年11月起免除佛山户籍人员的5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更是于2015年8月将免除限额定为免除七项、最高每例可免1320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年我市共为10.5万名群众免除了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金额6500万元。
10月29日,由经观传媒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举办的“超级品牌 先行一局 2020年度理想生活消费节暨第18届杰出品牌营销奖颁奖典礼”上,中国零售业领军企业——国美零售,凭借“为美好生活拼了”国美零售&央视新闻5.1超级直播整合营销案例,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年度杰出品牌营销综合奖。国美获此行业殊荣,透射出的是,国美品牌营销对经营战略精准把握的深厚定力,对时代和消费风潮敏锐捕捉的高效行动力,对传播新势能和营销组合拳精妙化合的创新转化力。
在充满挑战和高度“不确定性”的2020年,国美零售以“家·生活”战略为指引,厚积薄发顺势而动,以坚韧和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危局中开新局,趟出了品质直播带货的行业新路,全力进击、全面开启了“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延展和升级的新局面和新境界。
今年来,疫情严重影响线下商业与消费,商家纷纷转战线上,直播带货迅猛发展,但是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翻车”频频……国美零售在抗击疫情、稳定经营双线承压,但历经了34年时代和市场历练的国美,审时度势快速应变,全面发力拓展线上社群营销,并快速启动持续迭代直播带货,以此为契机,撬动起拓品、真选等进一步深化的战略落地。今年初,国美快速拓展社群,通过直播带货获取的巨大客流与销售机会,以需求拉动资源,充分整合拓宽供应链,将各地百货类特色好物品牌融入国美生态。期间,国美还通过与京东的战略合作,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经营品类,使商品供应链更加完整,保证了各个消费层级、各种消费偏好的顾客都能在国美找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在近期发布的“真选”战略下,国美继续坚定的推行其拓品策略,在电器、国产食品、酒水、火锅、母婴用品、家居用品、美妆个护等品类全面发力,以消费者最为关切的角度,经过层层筛选、把关,通过多维度对比筛选和全网比价,荟聚了众多真品质、真低价、真服务的品质尖货。丰富的优质真选货品,同样为国美的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多可能,“真选”好货为国美直播升级助力。国美通过全体系动员和全面实战,淬炼出扎实战斗力和专精战术力。
国美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抢得品质直播带货的先机,得益于国美“家·生活”战略的高维牵引。
2017年国美就明确了“家·生活”战略大赛道,今年更是全力围绕“以线上平台为主的线上线下双平台+真选开放供应链”的延展升级重点,全力进击“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真选品质好货就是国美战略指引和战略升级的战役级、战术性体现。随着国美战略升级的步伐加快,9月开始,以“万店上云”、“万里挑一”、“万人直播”三位一体的国美快速演进到新阶段,真选商品为体,直播带货为用,将“国美品质直播带货”全面升级到“国美真选直播带货”,将直播带货全面带入“真好看,真品质,真低价,真服务”的品效双升新境界。
今年国美11.11大促期间,“真选万人拼团”、“真选万人直播”等就将在国美APP,开启万人嗨播、全民嗨购的真选冲击波。
此次国美零售斩获大奖,是行业对国美品牌营销创新突破的肯定,更是国美“商业无域,相融共生”创业基因与经营理念的彰显。国美品牌营销不断融合跨界,实效创新,背后是国美对品牌营销本质的深刻洞悉,对品牌营销方法论的融会贯通。
国美零售品牌增值与广宣中心总经理陈炫烨在颁奖典礼上分享了国美的营销“真经”——树立“三观”,打通“三维”和释放好“三力”,打通用户的感知维度、心智维度和行为维度,打好“信息力+传播力+转化力”组合拳。
陈炫烨表示,国美品牌营销强调系统思维和传承开新,30年前,国美就重新定义了“中缝广告”。今天,国美正在重新定义“直播带货”,34年的国美在价值创新之路上从未止步,正在全力进击。
接下来,国美还将重新定义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